中国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奖励评价
科学普及
研究进展
会员之家
会议系统
 

关注中国草学会

 

关注中国草学会信息之窗

2025年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年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草学会

2025年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年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

       10月17日-19日,由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专委会主办,由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哲学学科承办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暨2025年中国草学会农业伦理学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期刊编辑部的近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农业伦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开幕式上,农业伦理学专委会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任继周院士发表视频致辞。在讲话中,他指出:“农业伦理学者,既身兼要职,就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日夜不懈,不负时代使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视频的最后,他再次发出:“拜托了,诸位!”的恳切呼吁。

       中国草学会副秘书长邵新庆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农业伦理学作为伦理学分支,事关国家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健康,相关学者应运用新科学知识开源创新、共御风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书记苏静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全球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挑战,农业伦理学研究需立足本土实践,回应时代命题。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会场的主旨报告环节,该环节由北京林业大学樊阳程教授与南京农业大学姜萍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九位专家学者,围绕农业伦理学、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草原生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阐述,体现出人文伦理关切与自然科学视野的融合,技术与情怀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汇合。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以“与天地参:儒道生态伦理的启示”为题,探讨了传统儒道思想对当代生态伦理的启发与指导意义;北京林业大学董世魁教授则从草原可持续管理的生态学理论出发,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的平衡路径。广西大学杨通进教授从环境伦理学视角总结了农业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与方法,中国农业大学刘楠教授分享了优化放牧管理以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多服务功能的实践经验。随后,南京农业大学严火其教授、兰州大学张言亮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郭洪水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张连伟教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分别就施肥伦理嵌入、农业科技伦理治理原则、数字交往异化、粮食安全伦理及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伦理学研究进行了精彩报告,展示了农业伦理学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下午,会议分设四个主题分论坛及研究生论坛,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乡村生态以及科技伦理与农业发展治理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在分论坛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中,专家们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两山理论的实践案例、农耕文化伦理体系以及乡村振兴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分享了研究成果。分论坛二“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问题”聚焦农业伦理学前沿、土地伦理、应用伦理转向以及气候正义等主题。分论坛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乡村生态”与分论坛四“科技伦理与农业发展治理”,分别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农耕文化融合、社区支持农业、数字技术治理及人工智能伦理等问题。各分论坛专家与学者通过精彩报告和评议讨论,形成了跨学科、多视角的深度交流,为农业伦理学研究提供了丰富案例和理论支撑。

       研究生论坛同样精彩纷呈。三场论坛涵盖马克思主义与农业生态治理、生态文明与数字科技、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等主题。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数字化技术与环境治理、农耕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融合,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农业伦理的挑战与应对。这一环节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术展示平台,也推动了学术梯队建设和跨代交流。

       闭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主持。各分论坛点评人依次进行了总结汇报,梳理了各论坛的研究亮点与共识。农业伦理学专委会副主委姜萍教授作总结致词时指出,本次年会汇聚了国内农业伦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与青年才俊,理论探讨与实践案例相辅相成,为推动农业伦理学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农业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实践方案。通过理论创新、政策探讨与实践经验分享,会议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优先理念以及培养农业伦理学研究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中国农业与生态文明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