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奖励评价
科学普及
研究进展
会员之家
会议系统
 

关注中国草学会

 

关注中国草学会信息之窗

6、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年7月25日 来源:中国草学会

 

组织结构主任委员为田青松,秘书长为闫伟红,常务理事28人,现有理事会员共102人,秘书处挂靠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主要任务:成立于1995年,组织全国牧草种质资源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教学培训等工作,促进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事业发展。

组织活动2017年11月,在呼和浩特举办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及学术交流大会;2019年11月,在西安年会上承办种质资源分会场。2020年和2021年依托单位举办了植物分类学(植物种质资源)第一期和第二期两期培训班。编制本专业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技术考察、科普活动等方面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并组织实施。开展科技人员专业性技术培训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开展本专业学术发展动向、发展战略研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组织实施5年1次的学术交流大会和换届会议,出版论文集;与团体会员单位联合举办1年1次的主题学术论坛即学术年会,出版论文集。

2020年9月,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和“2020年全国科普日”的背景下,依托单位开展了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2021年5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三届农科开放日之际,依托单位开展了牧草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此外,依托牧草种质中期库,向同行及相关单位提供资源交换工作,多人赴基层考察和对农牧民进行培训。

 

主任委员田青松:

田青松,男,汉族,研究员,1967年1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人,199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同年7月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工作至今,2002年获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原生态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各类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人获省部级奖5项,主编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育成牧草新品种3个。

秘书长闫伟红:

闫伟红,1979年12月生,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草学会牧草遗传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全国饲用中草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中国农学会产业园区智库专家,农业农村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秘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入库专家,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兼理事。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内蒙古自然基金、中波国际合作、科技计划、企业和成果转化等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合作各类项目27项(主持13项,参加14项);主著著作8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论文48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28篇(SCI/EI 3篇);参与发布专利2项。获中国草学会优秀管理奖、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创新管理论文三等奖。曾出访波兰、瑞士和罗马尼亚进行学术交流。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3名、本科生9名。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积极开展北方草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选育,挖掘利用多用途、多功能兼用型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了大量该类牧草种质资源包括黄花苜蓿60份、冰草属植物400份、无芒雀麦100份、老芒麦148份、燕麦310份,鹅观草属植物200份;对黄花苜蓿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评价、遗传和表观遗传多样性、叶绿体基因组、逆境下组学研究,得出遗传和表观遗传多样性丰富,低温后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发生改变、同时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地理环境与DNA多样性存在相关性、对叶绿体基因组成没有显著影响,cpSSRs特异性可以作为区分苜蓿不同种、种内不同群体差异的遗传标记,并获得了抗寒耐旱抗逆基因;对五种冰草属植物、无芒雀麦、老芒麦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评价、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分子标记研究,得出表型和遗传多样性丰富,地理环境与DNA多样性存在相关性,从分子水平上分类鉴定和验证了5种冰草属和7种鹅观草属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构建了老芒麦核心种质;急需加强蒙古冰草和黄花苜蓿原生境保护;结合常规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蒙古冰草、冰草、黄花苜蓿、杂花苜蓿、无芒雀麦、老芒麦、燕麦等7个原创育种中间材料,生物量高、品质好、具有不同的抗逆性和区域适应性,易栽培种植,可用于品种登记和良种繁育。